在新質生產力的引領下,產業用紡織品創新活躍,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回顧圓滿落幕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覽會(CINTE24)可以發現,非織造擦拭產品快速發展,材料創新層出不窮,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跨界融合等方向邁進。
CINTE24聚焦“綠色、智慧、融合”主題,開設了海外展團及工程織物(E1館)、非織造布及制品(E2館)、先進技術紡織品(E3館)三大展館,展出面積38000平方米。來自中國、比利時、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沙特阿拉伯、瑞士、美國、越南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余家參展商共赴盛會,眾多創新產品全方位展示了產業用紡織品與非織造材料的最新技術應用及未來前景。
1 非織造擦拭行業迎來新機遇
近年來,濕巾、柔巾等非織造擦拭產業快速發展,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根據《2024中國非織造擦拭行業可持續發展報告》,2023年中國擦拭產品總計消耗非織造布約90萬噸,市場規模約290億元,其中主流電商平臺線上干、濕巾銷售額超過150億元,與2022年相比增長約15%。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和層次化趨勢日益顯著,非織造擦拭產品的應用場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新市場、新機遇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通用技術東綸科技重點展示了三梳理非織造布、汽車用高伸長非織造布、萊賽爾長絲非織造布以及預氧絲非織造布。公司副總經理王一芳表示,三梳理非織造布產品突破了傳統直鋪工藝在克重上的限制,通過先進的三梳理技術,使得產品在質量和性能上都有了顯著的提升。與傳統的半交鋪產品相比,三梳理水刺非織造布在均勻性、吸水性和透氣性等方面表現更加優異,能夠更好地滿足高端醫療和衛生用品對材料質量的嚴格要求。該產品可替代半交鋪產品,贏得了良好的市場聲譽,進一步提升公司柔巾產品的市場份額。
非織造擦拭材料的可生物降解和生產過程的低碳環保成為重要趨勢,也是行業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的重要方向。通用技術中紡綠纖重點展示的無紡專用萊賽爾纖維——綠纖®衛賽爾,其生產過程無化學反應,具有超短切、可沖散、高凈白、可降解等特性,觸感柔軟,具有出色的強力、韌性、超強吸水性,可廣泛應用于干巾、濕巾等衛生產品。同時展出了采用綠纖®衛賽爾制成的非織造布、衛生濕巾、親膚柔巾和濕廁紙,吸引了眾多客戶洽談交流。
可沖散廁用濕巾是目前中國個人護理擦拭材料市場中增長較快的一個濕巾品種,市場滲透率逐年提升。Deeyeo德佑重點展示了可沖散濕廁紙系列、一次性個護系列產品等。針對學生群體,開發了學童濕廁紙;針對嬰幼兒群體,開發了呵護紅屁屁的嬰幼兒濕廁紙,針對女性經期開發了經期濕廁紙等,實現成人特殊時期護理、嬰幼兒護理的多場景覆蓋。同時,通過118道濕廁紙生產工序,嚴格把控產品質量,全方位、全場景地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濕廁紙產品體驗。此外,圍繞一次性個人護理場景,開發了一次性內褲、洗臉巾、浴巾等產品。
浙江王金非織造布有限公司重點展示了可生物降解非織造布-TendisTM和可沖散水刺非織造布-妙散®兩款新產品。TendisTM以木漿和萊賽爾纖維為原料,通過水刺加固工藝制成,無需粘合劑,產品柔軟舒適且可生物降解。其生產過程中98%以上的水可回收利用,適用于濕巾和一次性衛生用品。妙散®則選用北美進口木漿和歐洲再生纖維素纖維,產品于5分鐘內即可分散,適用于可沖散廁用濕巾等產品。該公司展位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公司計劃新增兩條環境友好型可降解、可沖散水刺生產線,以開發更多功能化和差異化產品。
2 材料創新助推產業升級
材料創新正不斷拓展紡織產業邊界,推動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在廈門當盛新材料有限公司展位,由當盛®Dawnsens®新材料制作的非遺傳承手工紙傘十分吸睛,其中最大的一把傘直徑達3米。傘面利用當盛®Dawnsens®材料自然形成的纖維紋理,以及高拒水性和高物理性能還原出傳統手工傘的古典與明凈質感,為東方美學增添了一抹獨特的科技風情。
當盛市場經理趙思齊表示,當盛®Dawnsens®材料制成的產品已延伸至眾多應用領域,如醫療包裝、安全防護、活性包裝、印刷標簽、工業包裝、建筑防水、農業植保、創意設計等方面。通過閃蒸法制作而成的當盛®Dawnsens®材料擁有致密三維立體網狀結構,具有高效防水透氣阻菌優勢,適應各種滅菌方式,為最終滅菌醫療包裝和制藥行業無菌轉運包裝提供了完整的解決方案。此外,該材料用于燈箱設計,可使透過的光線明亮又柔和,具有別樣的高級東方氛圍感。在農業領域,該材料作為漫反射反光地膜不僅可以促使葡萄轉色更快、更均勻,還可以重復使用,低碳環保,100%可回收。
通用技術中紡新材料帶來的高空飛艇模型展示了多功能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潛力,也體現了公司在材料創新和技術研發方面的實力。作為行業內領軍企業之一,通用技術中紡新材料專注于多功能纖維基復合材料的研究開發及生產。此次展會上,公司還展出了滿足不同行業需求的救生衣面料、油囊用復合材料、戶外箱包面料,醫療防褥瘡床墊等多種功能性面料以及這些面料所制成的成品,如救生衣、手提式油囊、TPU水池、防褥瘡床墊、高周波治療儀等。該公司總經理李鵬表示,中紡新材料將以科技進步、持續創新為導向始終站在技術前沿,為全球不同行業的功能性紡織涂層面料需求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元豐新材重點展示了“Petro-V阻燃防靜電服”、“D3熔融金屬飛濺防護服”、“國網應急救援服”、“高效舒適型焊接防護服”、“警用迷彩服”、“中石油阻燃防靜電服”等安全防護用紡織服裝及面料;“碳纖維等新型高性能纖維平面織物”、“2.5D編織預成型體”等復合材料纖維預成型體及“轟燃條件下假人測試系統”、“全自動輻射熱傳導測試儀”、“防護服熔融金屬飛濺測試儀”等功能性紡織品專用檢測儀器。元豐新材的創新產品“金鳳甲(雙高)新型滅火防護服面料”具有高強、高撕破、高TPP性能,滿足國內外熱防護要求,主要應用于應急救援時消防員滅火服以及需要高熱防護的領域。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與技術創新,公司成功突破了多項技術瓶頸,為行業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先進設備助力智能化水平提升
在紡織品的生產過程中,即使采用最先進的織布機,也難以完全避免微小瑕疵的產生。因此,織物瑕疵檢測成為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當前,全球絕大多數面料與服裝生產商仍依賴傳統的人工檢測方法。然而,人工檢測的準確率有限,瑕疵若未能及時發現并處理,將給后續生產環節帶來諸如成本增加、交貨延誤等一系列問題。此外,人工檢測的速度相對緩慢,平均檢測速度僅為5~10米/分鐘,在準確率和效率上均存在明顯不足。鑒于上述挑戰,越來越多的紡織服裝工廠開始尋求自動化解決方案,以提高檢測的精度和時效性。
此次展會上,人工智能設計研究所(AiDLab)重點展示了其用于非織造布、梭織布及針織布料瑕疵檢測的人工智能檢測技術(WiseEye)。人工智能設計研究所(AiDLab)行政總裁及總監兼香港理工大學鄭翼雄時裝教授黃偉強表示,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工業攝像頭的品質也大幅提升,AiDLab將兩者有機結合,實現了紡織品檢測流程的自動化升級。這一創新以AI技術替代了傳統的人工視覺檢測,極大地提升了織物瑕疵檢測的智能化水平。目前,該技術已在廣東部分紡織服裝工廠成功落地應用,適用于坯布及成品布的檢測。
PGM(百琪邁)重點展示了ULTRACUT ML智能裁床、TERACUT智能裁床、KS PRO智能鋪布設備等一系列解決方案。全新升級的智能裁切設備——ULTRACUT ML智能裁床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占地更小,為復合材料、服裝服飾、汽車、航空航天及家具等行業提供更高效更精準的智能化數控裁切。
“智能裁床可以極大地提高工廠的產能、效率、降低成本,推動工廠智能化改造與轉型升級。”百琪邁海外銷售經理張抗抗介紹道,“PGM致力于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PGM提供的不僅是獨立的產品,更是構建智慧工廠生態系統縫前全鏈路解決方案。PGM提供的一體化解決方案,能夠將智能鋪裁、數字軟件、生產管理系統等各個環節有機結合,形成高效協同的智能制造線路。”
CINTE不僅為國內外參展商提供了一個展示最新技術、交流行業趨勢的平臺,更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在綠色、智慧、融合的大潮中,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將不斷突破傳統界限,迎來更加深遠的變革機遇與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期待相聚CINTE25,共覽產業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