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的青山,贏得未來”
2020年5月28日,總理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的發言刷屏網絡。“六穩”、“六保”成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詞。
作為重要的就業“容納器”,紡織全行業就業人口超過2000萬。但不平凡的2020上半年,讓紡織服裝企業經歷了不平凡的“戰疫阻擊”、“復工復產”、“訂單流失”、“外貿慘淡”、“線上轉型”、“供應鏈斷裂”、“展會延期”等等困難,就業壓力顯著。
面對挑戰,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日前在 “2020年紡織行業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 說道:“紡織服裝行業對于“六穩”與“六保”的實現,有責任、有能力、也有信心。”
大灣區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
賦能行業 平臺責任
作為中紡聯旗下品牌展會,intertextile在26年發展壯大中不斷賦能行業向高質量發展。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大灣區展會也將成為中紡聯響應政府報告要求的首個展會平臺。
首屆大灣區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連同大灣區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大灣區國際針織博覽會(PH Value)、大灣區國際紡織紗線博覽會(yarnexpo), 延續中紡聯聯展品牌效應,于7月15-17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啟航。大灣區展覽會展出規模超100000平方米,將依托專業、高效、協同優勢,為非常時期注入更加完備的產業鏈資源和創新驅動力。
訂單 如沐甘霖
正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日前所說,“參加展會是企業爭取新訂單的重要方式。”大灣區面輔料展的招展情況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因為上半年春季展會被迫暫停,大灣區展會甫一招展就得到了企業的響應,2500家企業積極參展。參展商們紛紛表示“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除了展品更加針對大灣區時尚產業特點,展商同時會在供應鏈上游加快響應速度,轉向柔性供應鏈和精益生產,既可以滿足期貨交易的“多波段、快速補貨”,同時也可滿足現貨交易的“小批量、短交期”,幫助買家靈活應對市場的不確定因素。
商貿 精準高效
而來自觀眾層面對于展會的期待,也讓主辦方獲得超前感知。大灣區面輔料展自4月底開通觀眾預登記以來,增長速度較以往展會數據的曲線 “迫切”感更加明顯。
正如一位預登記觀眾---361服裝材料技術總監所言,“艱難時刻,更需要創新突圍。intertextile是距離市場、距離短期供應鏈最近的最優解。”
為了幫助展商和觀眾實現精準的訂單匹配,展會的商貿配對服務也隨著觀眾預登記提前開啟。所有預登記觀眾都可以提交明確的采購需求,并享有“商貿對接”的所有服務:專人客服、私人定制參觀路線、“一對一”“一對多”的現場商貿洽談、跨界活動、商脈圈沙龍等定制服務,讓采購更加明確、高效。
特殊時期,“特殊兩會”上的“特殊報告”中,所有與紡織服裝行業息息相關的關鍵詞,或許都能在7月大灣區面輔料展上得到體現與解答。
intertextile歷來是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高度交互的平臺。特殊時期的“訂單”將進一步為行業經濟拓展提供發展空間,也為穩就業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逆風前行向陽而生。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
拿著舊地圖永遠找不到新大陸。
intertextile大灣區
定位新坐標,
引領新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