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空間自2009 年出現在intertextile 秋冬面輔料展上以來,就成為了該展會的保留節目。本屆intertextile 秋冬面輔料展上,技術創新空間依然吸引著人們的眼球。
在E5 館的醒目位置,技術創新空間占據了330 平方米的面積,人們或在這里駐足觀看技術展示,或與技術提供商洽談,或者參加技術交流會聽取技術介紹。現場人流不斷,但秩序井然。
金運激光的負責人展示用激光技術加工的花紋面料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主任彭燕麗說,技術創新空間的定位就是利用展會搭建行業科技展示和交流的平臺。所有展示技術項目的選取有兩個標準,一是獲得行業科技獎項,并屬于行業重大共性技術,對行業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推廣前景廣闊。二是那些前沿的科技成果,雖然還沒有產生大的效益,但對行業發展急需的技術。
對于此次展示的推廣技術特點,中紡聯科技發展部處長張放軍介紹說,此次共有30 家企業和科研院所展示了自己的創新技術。空間分為三個區域,一個區域涉及18 項紡織新材料及其應用。另一個區域涉及新技術,主題為"用數字、信息化技術改造傳統產業"。12 家企業展出數字、激光及監控等技術。此外還有技術交流區,展會期間共有22 場技術推介會。所有推介會都將進行現場錄像,并采用云技術在網站平臺持續播放,方便企業觀看學習。
紡織之光科教基金會也在技術創新空間設置了展位,在宣傳基金會的同時,讓更多的人了解正是紡織之光的支持才使得這些科技成果能更廣泛地在行業內推廣應用。
記者在金運激光的展位看到懸掛著多款不同花型的面料。公司負責人介紹說,這些都是用激光切割和雕刻工藝完成的。"原來用裁刀完成的工藝,現在都可以用激光實現。"用激光可以雕刻出復雜美觀的花型,完全省去了印花工藝,實現了環保生產。激光的運用代替了手工裁剪,實現了快速成型,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精確度高。目前已經有不少紡織企業開始使用激光技術進行生產。
現場展示中,"軼綸"數碼噴印紗線染色技術、羊絨多組分花式紗、異型細旦功能性長絲、低熔點聚酯纖維產業化、高性能干紡氨綸制備技術等受到了關注。
(紡織服裝周刊 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