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直通車
國內資訊(08年前)
“第三屆中國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啟動儀式語錄
來源:中國紡織報 | 發布日期:2008-09-22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翟惠生:
關注國家利益
各位尊敬的朋友,首先祝新聞發布會成功召開,我簡單說兩條意見也是建議:第一條,中國紡織報是經濟日報報業集團下屬的在行業內很有影響的報紙,一個報紙舉辦一個活動,初衷可能只是擴大報紙的影響力,在行業內起到凝聚的作用,這是完全對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發展,我們是不是能夠從最樸素的初衷上升到對國家利益負責的高度來認識這個問題。也許開始我們只是做一個大賽或者一個獎項,但是這個大賽和獎項對行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對行業的現狀能夠闡述得多么清楚,對它的未來能夠提出什么建設性的意見,恐怕這個意義是在今天這個時代需要的,既有報社的利益、行業的利益,也有國家的利益。可能這個大獎和這個大賽的生命力才能更旺盛。第二條,今年中國的經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濟格局也發生了變化,雖然基本面沒有變,但是外向型卻是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服裝既有外向的又有內需的,在這種情況下,紡織行業、紡織企業怎么去調整結構,怎么打我們的品牌,即使是品牌也遇到了挑戰,我們媒體為品牌營造一種什么樣的輿論氛圍,使得這些企業在新的挑戰面前立于不敗,也是媒體應該盡的責任。所以,我覺得這次新聞調查對我們的品牌意義非同一般,對紡織企業,特別是對已經存在的紡織品牌,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提升或者穩定的作用。
真心祝愿這個活動繼續辦下去,能否辦下去、辦得好不好,關鍵就看我們能不能與時俱進,從國家利益來考慮這個問題。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林躍然:
打造輿論影響力
近年來,中國紡織服裝工業進入了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新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品牌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中國有一些紡織服裝品牌已經具有了初步的影響力,但與國際品牌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需要更多的平臺、更強有力的支持來擴大其品牌影響力。
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影響力新聞調查至今已舉辦三屆,在紡織服裝行業已經具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客觀地講,現在社會上、行業內的各種評選層出不窮,但由媒體組織的關于品牌影響力的新聞調查類的評選并不多見。希望《中國紡織報》和相關合作媒體能夠充分發揮媒體的特點和作用,做好評選活動和后續的深入報道工作,把“中國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打造成在社會上、行業內具有更大影響力的一個良好平臺,為中國紡織服裝的品牌提升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紡織報》是經濟日報報業集團報道紡織服裝行業的重要媒體,多年以來,在紡織工業協會的指導下,通過報社全體員工的努力,已經在業內樹立了權威性,形成了很高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同時《中國紡織報》多年來一直銳意改革,不斷創新,各方面工作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勢頭。在新聞報道上,他們一直敏銳地捕捉紡織服裝領域新穎視點,及時地反映中國乃至世界紡織服裝領域的市場動態。通過對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以及典型企業發展現象的探討,促進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承擔了一個行業權威媒體應該承載的責任。與此同時,《中國紡織報》還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組織各種活動提升影響力,如年度十大新聞評選、品牌影響力新聞調查等活動都已成為業內的品牌。正是由于這些突出的業績,《中國紡織報》被新聞出版總署評為“最具影響力行業報”,今年又被《哥倫比亞新聞評論》評選為“中國標桿品牌”。希望《中國紡織報》在經濟日報報業集團的領導之下,今后繼續扎根行業,深入研究問題,提高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不斷提高報紙質量,真正做到立足行業、服務行業,爭取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健康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
產業鏈集中創新
非常高興中國紡織報社能把媒體資源這么深度地挖掘出來,應該說今天是一個媒體的盛會,也是一個媒體提高產業在社會層面的關注度和關愛度的盛會,在此我要代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感謝中國紡織報,感謝媒體的朋友們,對紡織產業的關心和關愛。
產業現在發展到一個關鍵的時刻,產業需要政策的溫暖,產業需要就業的青睞,產業需要資本的擁抱,產業也需要社會的尊重,這些都需要“官產學研中”共同努力,合力促進。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從第一屆開始就支持中國紡織報聯合新聞媒體、聯合地方政府共同把這項工作開展下去。另外,中國紡織報由于這些年的努力也獲得了同行的認可,在此也代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祝賀中國紡織報榮獲“中國標桿品牌”稱號。
現在中國制造業正面臨何去何從的問題,關于我們產業有很多描述和說法,產業內的人也有很多的困擾。前段時間主流的聲音是希望政策來救濟,但是經過這段時間以后,我覺得產業已經逐步進入一種理性的軌道,所謂的理性軌道就是大家對于產業升級形成了一種共識,只有產業升級才是我們行業發展的長久之道。中國有句俗話叫“救急不救貧”,假如我們產業自身不能強大起來,永遠是通過外部環境的扶植,怎么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必須通過自
身的強身健體,必須建立我們自身的長遠發展機制。
產業升級要解決什么?我們要在傳統的開發模式、生產模式、管理模式、營銷模式等各個方面去提升。
中國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的定義特別好,并沒有簡單地把它定義為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服裝品牌的影響力,我們的產業升級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
資源的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們產業發展的重要問題,應對之策:首先要提高我們單位產量的產值;第二,開拓新的資源;第三,再生纖維的使用也是今后提高資源使用能力的一種方式。
產業升級還需要從過去單純地講究產品設計、產品開發,向一個產業鏈的集中創新轉變,服裝產品最終形式是一件服裝,但在這個過程當中是一個產業鏈的問題,從纖維到紗線到面料,很多問題不能通過服裝本身來解決,它需要產業鏈共同解決。
產業升級還需要解決環保的問題,環,F在成了約束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十一五”規劃的時候,也制訂出了一些約束性的指標,服裝行業雖然沒有被列為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但我們是重點節能減排的行業。這方面我們需要有作為。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入手,一是在材料的使用上,二是在經濟生產過程,三是在末端治理,四是可持續消費,齊頭并進來抓環境保護,而不把所有的工作都放在末端治理上。
產業升級還要解決以人為本、和諧勞動關系基礎上的企業社會責任問題,企業不僅要生產產品,還要擔負起社會責任,所以社會責任也是產業升級的主題。另外,還要改變傳統的運營模式,過去很多企業是按需生產,現在產業要肩負起新的使命了,產業不僅是生產產品,產業應該是創造生活方式,產業通過產品所蘊藏的生活方式來建立產業與消費的有機聯系,產業地位才能提升。
此外,產業升級實際上是和生產成本上升的PK,現在生產要素各項成本在上升,產業升級能否加速進行,這是和生產成本上升的PK 。
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在這個背景下推出,有更深刻的意義,所以,我特別感謝中國紡織報聯合各個媒體在這個時刻把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第三次推出,而且希望這項活動延續下去,為我們紡織工業營造一個好的外部空間,營造一種激勵機制,來共同促進產業的升級。
中國紡織報社社長遲宗君:
體現服務理念
今天我們在這里發布由中國紡織報主辦、紹興縣政府協辦、相關部門支持的中國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活動的信息,第三屆中國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活動今年上半年開始啟動,現在已經全面展開,今年的調查活動是在紡織服裝業轉型的重要時刻開始的,這次調查活動無疑對于行業的轉型、產業結構的升級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今年的新聞調查至少有三個特點:第一,我們更加貼近行業對整個發展方向的號召,這成為我們調查里面重要的標準之一;第二,今年我們的調查活動更加注重環保、時尚和新纖維變革的因素;第三,這次調查活動,我們同樣在去年的基礎上設置了6個題目,在每個題目下面我們最終將通過調查推選出10名企業,于10月25日在紹興發布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活動在去年的基礎上更加注意廣泛性和調查的深入,比如在調查過程中,根據調查的特點,我們對時尚的、環保的、綠色的企業關注度更高。
這一次調查活動從更深入的角度來講,我們開始注重對重點企業的跟蹤調查和深入了解,使我們最終的調查結果更具有權威性。
第三屆調查活動更多的是要體現我們對行業的服務,更多的是要順應提高兩個貢獻率的理念,來體現我們的服務和配合,這就是品牌貢獻率和科技貢獻率。在這方面我們得到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同時我們也考慮到隨著調查活動緊密地和行業發展相結合,今年特別邀請了北京服裝學院領導來參加新聞發布會,我們的初衷是響應杜會長提出的“官產學研中”,將來企業的發展要從這5個方面結合,才有可能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現在我們的工作已經推進到對所有調查企業最終的分析當中,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我們所調查的企業在原來的基礎上保持著某種發展模式和發展速度。今年行業發展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企業發展兩極分化,一邊發展得非常好,另外一邊遇到了一些困難。恰恰是兩極分化給了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快速發展的企業能夠經受住市場的風浪,是因為他們有良好的思路,產品的發展更加注重與品牌的對接。
今年的調查基本上是在去年基礎上的提升,說明過去我們評選出來的企業總體上代表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方向和水平,也給了我們一個信心:就是我們要為行業的發展做出專業媒體應該做的工作,就是要做好對行業發展的跟蹤調查乃至于我們要提供對行業發展的輿論支持和輿論服務。
紹興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君:
吹響先鋒號角
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自產生以來都在紹興紡織城頒獎,我們覺得一方面顯示了紹興與中國紡織報社親密的合作關系,另一方面彰顯了紹興作為全國最大紡織產業集聚地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紹興縣是錦繡江南的紡織明珠,自古就是紡織業的重鎮,如今紡織業已經成為紹興縣的支柱產業,去年全縣2002億元的工業銷售,其中70%左右是紡織業產生的;去年我們生產總值是512億,當中70%是工業的,工業當中70%是紡織業的。中國輕紡城已經成為中國紡織業的中心、紡織品貿易的中心,我們還將把輕紡城建設為全國紡織產業的創意中心。
紹興縣是中國紡織業最重要的產業集聚地之一,我們和整個行業是同呼吸、共命運,我們完全有責任為全行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因此需要一個廣闊的平臺展示我們的行業影響力,而中國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正好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一方面使更多的人士認識我們紹興縣,了解我們紹興縣;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紡織業的集聚地,我們也非常有信心、有決心為整個行業發展做出貢獻。因此,和中國紡織報三年合作下來,效果很好。
第三屆中國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頒獎典禮將于10月25日中國柯橋紡織博覽會期間舉行,在此我真誠邀請各行業領導嘉賓、新聞界朋友到時光臨紹興,共同關注中國紡織服裝業的成敗得失、發展前景,共同見證中國紡織服裝業各個獎項的誕生,見證中國紡織服裝業蓬勃發展的歷程。
關注國家利益
各位尊敬的朋友,首先祝新聞發布會成功召開,我簡單說兩條意見也是建議:第一條,中國紡織報是經濟日報報業集團下屬的在行業內很有影響的報紙,一個報紙舉辦一個活動,初衷可能只是擴大報紙的影響力,在行業內起到凝聚的作用,這是完全對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發展,我們是不是能夠從最樸素的初衷上升到對國家利益負責的高度來認識這個問題。也許開始我們只是做一個大賽或者一個獎項,但是這個大賽和獎項對行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對行業的現狀能夠闡述得多么清楚,對它的未來能夠提出什么建設性的意見,恐怕這個意義是在今天這個時代需要的,既有報社的利益、行業的利益,也有國家的利益。可能這個大獎和這個大賽的生命力才能更旺盛。第二條,今年中國的經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濟格局也發生了變化,雖然基本面沒有變,但是外向型卻是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服裝既有外向的又有內需的,在這種情況下,紡織行業、紡織企業怎么去調整結構,怎么打我們的品牌,即使是品牌也遇到了挑戰,我們媒體為品牌營造一種什么樣的輿論氛圍,使得這些企業在新的挑戰面前立于不敗,也是媒體應該盡的責任。所以,我覺得這次新聞調查對我們的品牌意義非同一般,對紡織企業,特別是對已經存在的紡織品牌,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提升或者穩定的作用。
真心祝愿這個活動繼續辦下去,能否辦下去、辦得好不好,關鍵就看我們能不能與時俱進,從國家利益來考慮這個問題。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林躍然:
打造輿論影響力
近年來,中國紡織服裝工業進入了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新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品牌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中國有一些紡織服裝品牌已經具有了初步的影響力,但與國際品牌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需要更多的平臺、更強有力的支持來擴大其品牌影響力。
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影響力新聞調查至今已舉辦三屆,在紡織服裝行業已經具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客觀地講,現在社會上、行業內的各種評選層出不窮,但由媒體組織的關于品牌影響力的新聞調查類的評選并不多見。希望《中國紡織報》和相關合作媒體能夠充分發揮媒體的特點和作用,做好評選活動和后續的深入報道工作,把“中國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打造成在社會上、行業內具有更大影響力的一個良好平臺,為中國紡織服裝的品牌提升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紡織報》是經濟日報報業集團報道紡織服裝行業的重要媒體,多年以來,在紡織工業協會的指導下,通過報社全體員工的努力,已經在業內樹立了權威性,形成了很高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同時《中國紡織報》多年來一直銳意改革,不斷創新,各方面工作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勢頭。在新聞報道上,他們一直敏銳地捕捉紡織服裝領域新穎視點,及時地反映中國乃至世界紡織服裝領域的市場動態。通過對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以及典型企業發展現象的探討,促進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承擔了一個行業權威媒體應該承載的責任。與此同時,《中國紡織報》還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組織各種活動提升影響力,如年度十大新聞評選、品牌影響力新聞調查等活動都已成為業內的品牌。正是由于這些突出的業績,《中國紡織報》被新聞出版總署評為“最具影響力行業報”,今年又被《哥倫比亞新聞評論》評選為“中國標桿品牌”。希望《中國紡織報》在經濟日報報業集團的領導之下,今后繼續扎根行業,深入研究問題,提高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不斷提高報紙質量,真正做到立足行業、服務行業,爭取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健康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
產業鏈集中創新
非常高興中國紡織報社能把媒體資源這么深度地挖掘出來,應該說今天是一個媒體的盛會,也是一個媒體提高產業在社會層面的關注度和關愛度的盛會,在此我要代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感謝中國紡織報,感謝媒體的朋友們,對紡織產業的關心和關愛。
產業現在發展到一個關鍵的時刻,產業需要政策的溫暖,產業需要就業的青睞,產業需要資本的擁抱,產業也需要社會的尊重,這些都需要“官產學研中”共同努力,合力促進。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從第一屆開始就支持中國紡織報聯合新聞媒體、聯合地方政府共同把這項工作開展下去。另外,中國紡織報由于這些年的努力也獲得了同行的認可,在此也代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祝賀中國紡織報榮獲“中國標桿品牌”稱號。
現在中國制造業正面臨何去何從的問題,關于我們產業有很多描述和說法,產業內的人也有很多的困擾。前段時間主流的聲音是希望政策來救濟,但是經過這段時間以后,我覺得產業已經逐步進入一種理性的軌道,所謂的理性軌道就是大家對于產業升級形成了一種共識,只有產業升級才是我們行業發展的長久之道。中國有句俗話叫“救急不救貧”,假如我們產業自身不能強大起來,永遠是通過外部環境的扶植,怎么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必須通過自
身的強身健體,必須建立我們自身的長遠發展機制。
產業升級要解決什么?我們要在傳統的開發模式、生產模式、管理模式、營銷模式等各個方面去提升。
中國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的定義特別好,并沒有簡單地把它定義為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服裝品牌的影響力,我們的產業升級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
資源的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們產業發展的重要問題,應對之策:首先要提高我們單位產量的產值;第二,開拓新的資源;第三,再生纖維的使用也是今后提高資源使用能力的一種方式。
產業升級還需要從過去單純地講究產品設計、產品開發,向一個產業鏈的集中創新轉變,服裝產品最終形式是一件服裝,但在這個過程當中是一個產業鏈的問題,從纖維到紗線到面料,很多問題不能通過服裝本身來解決,它需要產業鏈共同解決。
產業升級還需要解決環保的問題,環,F在成了約束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十一五”規劃的時候,也制訂出了一些約束性的指標,服裝行業雖然沒有被列為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但我們是重點節能減排的行業。這方面我們需要有作為。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入手,一是在材料的使用上,二是在經濟生產過程,三是在末端治理,四是可持續消費,齊頭并進來抓環境保護,而不把所有的工作都放在末端治理上。
產業升級還要解決以人為本、和諧勞動關系基礎上的企業社會責任問題,企業不僅要生產產品,還要擔負起社會責任,所以社會責任也是產業升級的主題。另外,還要改變傳統的運營模式,過去很多企業是按需生產,現在產業要肩負起新的使命了,產業不僅是生產產品,產業應該是創造生活方式,產業通過產品所蘊藏的生活方式來建立產業與消費的有機聯系,產業地位才能提升。
此外,產業升級實際上是和生產成本上升的PK,現在生產要素各項成本在上升,產業升級能否加速進行,這是和生產成本上升的PK 。
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在這個背景下推出,有更深刻的意義,所以,我特別感謝中國紡織報聯合各個媒體在這個時刻把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第三次推出,而且希望這項活動延續下去,為我們紡織工業營造一個好的外部空間,營造一種激勵機制,來共同促進產業的升級。
中國紡織報社社長遲宗君:
體現服務理念
今天我們在這里發布由中國紡織報主辦、紹興縣政府協辦、相關部門支持的中國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活動的信息,第三屆中國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活動今年上半年開始啟動,現在已經全面展開,今年的調查活動是在紡織服裝業轉型的重要時刻開始的,這次調查活動無疑對于行業的轉型、產業結構的升級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今年的新聞調查至少有三個特點:第一,我們更加貼近行業對整個發展方向的號召,這成為我們調查里面重要的標準之一;第二,今年我們的調查活動更加注重環保、時尚和新纖維變革的因素;第三,這次調查活動,我們同樣在去年的基礎上設置了6個題目,在每個題目下面我們最終將通過調查推選出10名企業,于10月25日在紹興發布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活動在去年的基礎上更加注意廣泛性和調查的深入,比如在調查過程中,根據調查的特點,我們對時尚的、環保的、綠色的企業關注度更高。
這一次調查活動從更深入的角度來講,我們開始注重對重點企業的跟蹤調查和深入了解,使我們最終的調查結果更具有權威性。
第三屆調查活動更多的是要體現我們對行業的服務,更多的是要順應提高兩個貢獻率的理念,來體現我們的服務和配合,這就是品牌貢獻率和科技貢獻率。在這方面我們得到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同時我們也考慮到隨著調查活動緊密地和行業發展相結合,今年特別邀請了北京服裝學院領導來參加新聞發布會,我們的初衷是響應杜會長提出的“官產學研中”,將來企業的發展要從這5個方面結合,才有可能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現在我們的工作已經推進到對所有調查企業最終的分析當中,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我們所調查的企業在原來的基礎上保持著某種發展模式和發展速度。今年行業發展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企業發展兩極分化,一邊發展得非常好,另外一邊遇到了一些困難。恰恰是兩極分化給了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快速發展的企業能夠經受住市場的風浪,是因為他們有良好的思路,產品的發展更加注重與品牌的對接。
今年的調查基本上是在去年基礎上的提升,說明過去我們評選出來的企業總體上代表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方向和水平,也給了我們一個信心:就是我們要為行業的發展做出專業媒體應該做的工作,就是要做好對行業發展的跟蹤調查乃至于我們要提供對行業發展的輿論支持和輿論服務。
紹興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君:
吹響先鋒號角
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自產生以來都在紹興紡織城頒獎,我們覺得一方面顯示了紹興與中國紡織報社親密的合作關系,另一方面彰顯了紹興作為全國最大紡織產業集聚地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紹興縣是錦繡江南的紡織明珠,自古就是紡織業的重鎮,如今紡織業已經成為紹興縣的支柱產業,去年全縣2002億元的工業銷售,其中70%左右是紡織業產生的;去年我們生產總值是512億,當中70%是工業的,工業當中70%是紡織業的。中國輕紡城已經成為中國紡織業的中心、紡織品貿易的中心,我們還將把輕紡城建設為全國紡織產業的創意中心。
紹興縣是中國紡織業最重要的產業集聚地之一,我們和整個行業是同呼吸、共命運,我們完全有責任為全行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因此需要一個廣闊的平臺展示我們的行業影響力,而中國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正好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一方面使更多的人士認識我們紹興縣,了解我們紹興縣;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紡織業的集聚地,我們也非常有信心、有決心為整個行業發展做出貢獻。因此,和中國紡織報三年合作下來,效果很好。
第三屆中國紡織服裝影響力新聞調查頒獎典禮將于10月25日中國柯橋紡織博覽會期間舉行,在此我真誠邀請各行業領導嘉賓、新聞界朋友到時光臨紹興,共同關注中國紡織服裝業的成敗得失、發展前景,共同見證中國紡織服裝業各個獎項的誕生,見證中國紡織服裝業蓬勃發展的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