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直通車
國內資訊(08年前)
產量增幅回落服裝業面臨多重減速風險
服裝產量增速減少,說明企業為應對行業的困難自發調節,供求不平衡的狀況在未來有望緩解,對行業來說實則是潛在利好。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08年8月份我國服裝產量為181914萬件,比上月增加5403萬件。到當月為止,2008年累計生產服裝1329701萬件,累計同比上漲5.69%。
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梭織服裝產量81399萬件,較上月增加2.53%,占當月全國服裝總產量的44.75%;1-8月份全國梭織服裝累計產量598765萬件,累計同比增長2.51%。
同期,針織服裝產量為100515萬件,較上月增長3.5%,1-8月全國針織服裝產量累計為730937萬件,累計同比上漲8.45%。
另據中國第一紡織網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梭織類服裝中西服及西服套裝產量為5079萬件,環比上月增長了5.38%,由于氣候變換不定等原因,襯衫和羽絨服都保持較大幅度增長態勢,8月襯衫產量為11178萬件,較上月增長14.85%,羽絨服產量8月產量為1658萬件,環比上月增長18.44%,兒童服裝產量為3362萬件。
分省市來看,8月份服裝產量前三的依舊是廣東、浙江、與江蘇三省,其中排名第一的廣東省8月服裝產量為43074萬件,較上個月增長7.05%,浙江,江蘇服裝產量分別為37048萬件與31214萬件。環比上月分別增長:1.44%與7.56%。
今年1-7月,我國規模以上企業服裝產量約為114.69億件,同比增長6.21%,低于去年同期8.1個百分點。可見今年1-7月我國服裝產量增幅仍繼續處于近五年來最低水平。
綜合分析來看,因為紡織品服裝出口整體的大幅放緩,導致服裝生產也受到牽連,主要服裝類別的產量增速都出現減少,說明企業為應對行業的困難自發調節供給,供求不平衡的狀況在未來有望緩解,對行業來說實則是潛在的利好。但短期來看,由于出口仍存在繼續放緩的可能,所以服裝產量繼續放緩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對于服裝產量出現減速,其主要因素在于國內國際兩個方面。一方面,經過持續多年的高增長,中國紡織經濟到2007年已呈顯著的“結構性過剩”,有了強烈的轉型要求;國家為了推動產業升級而推出的調控政策,到了2008年也已經開始集中發揮作用。另一方面,以美國次貸危機為觸發因的世界經濟調整也對出口依存度很高的中國紡織業形成了很大的沖擊。
服裝產量的快速回落,必然伴隨著企業經濟效益的大面積下滑,這突出體現在生產成本上漲嚴重擠壓企業的利潤空間方面。
一項調查顯示,今年以來紡織生產企業的綜合成本平均上升了20-30%,但由于國內外消費市場整體面臨較大競爭壓力,直接面對消費群體的紡織服裝產品銷售價格上漲空間有限,價格轉嫁可能性較小,雖然成本大幅上漲,但產品售價卻難以同步跟進。
在這一現象開始時,企業可以壓縮利潤空間和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消化成本的上升,如果剪刀差拉大并且持續存在時,必然會超過企業的消化能力,企業虧損甚至破產不可避免。
眾所周知,今年以來衣著類商品PPI與CPI持續背道而馳,也正好從宏觀層面解釋了紡織服裝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回落。
盡管從全行業看,除美特斯邦威、七匹狼、報喜鳥等部分內銷品牌服裝企業利潤仍能持續高增長外,但紡織企業盈利能力減速過快的問題已經十分普遍且嚴峻,行業面臨的生存危機是空前的。特別是在當前弱外需和高成本的劇烈調整中,中小企業首當其沖,所受的傷害也是最大的,最直觀而觸目驚心的表現就是各地中小企業普遍出現停工、半停工以及倒閉現象。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國多數紡織企業的經營狀況表明,雖然國家出臺了上調紡織出口退稅率等扶持政策,但是仍遠遠趕不上成本上升的速度,行業經濟效益下滑還未達到谷底,企業在外需和成本雙重夾擊下謀求突破的過程預計仍將持續一兩年時間。所以政策方向仍應要給紡織這個快速猛跑的產業一個調整適應過程,給特別困難的企業提供必要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