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直通車
國內資訊(08年前)
以開放心態迎接行業調整
來源:中國紡織報 | 發布日期:2008-10-08
目前紡織行業的困難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但可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才是最困難的時期。面對困難,紡織人要做好準備,以開放的心態來面對無法回避的行業的新一輪調整。
條條大路通羅馬
越是困難時期,行業和企業越要解放思想去探索更多的出路,不能一條路走到黑,更不能回到價格競爭的老路上去。該本土化升級的就本土化升級,該調整結構的就調整結構,該走出國門的就走出國門,要多角度尋求突圍之路,而不能只怨天尤人,或者只想著爭取國家政策,主要還得靠自力更生,分類突圍。
客觀講,走出行業也值得鼓勵。現在浙江一些企業關門了,走出了紡織,跨出了行業,或者實行了區域轉移,或者開始推行總部經濟,這都是出路。非常時期,行業也應該提高包容性,“傳統的堅持”很偉大,“傳統的放棄”就不行,這就未免感情色彩太濃了。一些企業在行業產能過剩或經營困難的情況下,主動退到別的行業發展也不一定不好。因此,應提倡建立一個更加健康的輿論環境。
一體化還是專業化?
一體化還是專業化?專家還是雜家?這是企業發展戰略的問題,也是產業模式的問題。有一類企業從棉花一直做到服裝,走的是產業一體化的路子;而像華孚,只做紗線,前面有點延伸,到染色就結束了。很多人讓我們做面料,但我們認為紡織行業并不是每一環節都有大的利潤,所以堅持抓住利潤較高的環節。當然應該有產業配套,像印度一些好的企業成為“孤島”,就是因為上下游配套不好;但我們國家的紡織產業鏈十分完善,配套不成問題。
紡織行業有著很長的產業鏈,所以產業模式更為關鍵。如果鎖定在某一段,成為一個方面的專家,投資價值更高,資金周轉更快,復制性也更強一些。而如果從原料做到服裝,有的甚至從毛紡做到棉紡,跨了好幾個行業,肚子撐大拼命吃,就容易重點不突出,分散精力,給管理也帶來很大難度。
求大是人的正常心理,發展到一定程度,或者跳出紡織再發展,或者在紡織行業延伸,這都是很正常的,但一定要合理、健康、良性發展,否則就可能會失敗。從理論上來講,3個綜合廠效益應該會大于3個單體廠,但是否能真正做到呢?因此,企業老板一定要認真研究紡織產業鏈的投資價值理論,真正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
產業升級要多元化
產業升級、企業升級有很多路,不能單元化,要多元化。技術改造很好,產品檔次提高也很好,但在市場蕭條時,成本低的企業才好過,中低檔產品更好賣,因此要進行產品分類,做到適銷對路,要以差異為原則。
在困難時期,技術改造最猛的企業可能死得最早,因為技術改造是回不了頭的。像有的企業在用昂貴高檔的機器生產低檔產品,那肯定是死路一條。
何為高檔?高檔本身也是多元化的,普梳紗也能做高檔產品。因此思路不能只停留在精細加工的設備和工藝上,要更多地考慮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不一定高的投入、高的產出才叫高檔,時尚的產品、好的品牌也叫高檔。產品結構可以高檔,設備結構不一定高檔。
條條大路通羅馬
越是困難時期,行業和企業越要解放思想去探索更多的出路,不能一條路走到黑,更不能回到價格競爭的老路上去。該本土化升級的就本土化升級,該調整結構的就調整結構,該走出國門的就走出國門,要多角度尋求突圍之路,而不能只怨天尤人,或者只想著爭取國家政策,主要還得靠自力更生,分類突圍。
客觀講,走出行業也值得鼓勵。現在浙江一些企業關門了,走出了紡織,跨出了行業,或者實行了區域轉移,或者開始推行總部經濟,這都是出路。非常時期,行業也應該提高包容性,“傳統的堅持”很偉大,“傳統的放棄”就不行,這就未免感情色彩太濃了。一些企業在行業產能過剩或經營困難的情況下,主動退到別的行業發展也不一定不好。因此,應提倡建立一個更加健康的輿論環境。
一體化還是專業化?
一體化還是專業化?專家還是雜家?這是企業發展戰略的問題,也是產業模式的問題。有一類企業從棉花一直做到服裝,走的是產業一體化的路子;而像華孚,只做紗線,前面有點延伸,到染色就結束了。很多人讓我們做面料,但我們認為紡織行業并不是每一環節都有大的利潤,所以堅持抓住利潤較高的環節。當然應該有產業配套,像印度一些好的企業成為“孤島”,就是因為上下游配套不好;但我們國家的紡織產業鏈十分完善,配套不成問題。
紡織行業有著很長的產業鏈,所以產業模式更為關鍵。如果鎖定在某一段,成為一個方面的專家,投資價值更高,資金周轉更快,復制性也更強一些。而如果從原料做到服裝,有的甚至從毛紡做到棉紡,跨了好幾個行業,肚子撐大拼命吃,就容易重點不突出,分散精力,給管理也帶來很大難度。
求大是人的正常心理,發展到一定程度,或者跳出紡織再發展,或者在紡織行業延伸,這都是很正常的,但一定要合理、健康、良性發展,否則就可能會失敗。從理論上來講,3個綜合廠效益應該會大于3個單體廠,但是否能真正做到呢?因此,企業老板一定要認真研究紡織產業鏈的投資價值理論,真正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
產業升級要多元化
產業升級、企業升級有很多路,不能單元化,要多元化。技術改造很好,產品檔次提高也很好,但在市場蕭條時,成本低的企業才好過,中低檔產品更好賣,因此要進行產品分類,做到適銷對路,要以差異為原則。
在困難時期,技術改造最猛的企業可能死得最早,因為技術改造是回不了頭的。像有的企業在用昂貴高檔的機器生產低檔產品,那肯定是死路一條。
何為高檔?高檔本身也是多元化的,普梳紗也能做高檔產品。因此思路不能只停留在精細加工的設備和工藝上,要更多地考慮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不一定高的投入、高的產出才叫高檔,時尚的產品、好的品牌也叫高檔。產品結構可以高檔,設備結構不一定高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