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直通車
2008紡企不懼:從內需市場挖掘新品商機
來源:中國紡織報 | 發布日期:2008-02-26
春節前夕,際華3542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明告訴記者,2007年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確實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影響,原來可以提前3個月拿到的訂單現在只能提前一兩個月,過去一個單子的量可以有40萬~70萬米,現在只有10萬米。但即使這樣,2007年公司利潤依然保持增長。“我們贏利的關鍵點就是新產品,即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做別人不敢做的品種,比如0.7~0.8dpf超細旦面料以及經緯密度達1600根/平方英寸的面料等。”張明說。
在傳統產品上的創新加快了企業升級的步伐,如今3542公司利潤中有90%來自新產品。“市場的環境千變萬化,企業重要的是要有明確的發展目標,這樣才能在競爭中保持不敗。”張明的思路反映了國內一批紡織優勢企業的發展路徑,這些企業抓住了“十五”以來紡織行業實現快速發展和技術改造的最好機遇期,不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他們總能憑借正確的發展思路,堅持與市場緊密結合的科學發展觀,依靠新裝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實現質的增長,始終保持著較高的競爭力。
從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2007年前8個月紡織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為3.83%,其中1/3的企業利潤率高于3.83%,這部分企業的平均利潤率達到8.29%,利潤總額占到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的90.85%;而1/3的企業利潤率低于3.83%,這部分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只有0.61%,虧損額占到全行業的99.86%。也就是說,1/3的企業是撐起全行業增長局面的主要力量。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分析指出,在成本不斷提高和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紡織企業的兩極分化正在加劇,紡織業傳統的依靠數量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發生變化,紡織產業升級的拐點已經出現。而春節期間記者在與陜西、廣東等地企業老總的交談中獲得的信息也驗證了這一觀點。
有信息稱,至2007年底,全國棉紡行業已有大約2000多萬棉紡錠停產。而截至2008年1月份,珠三角地區已經有1000多家制鞋企業或遷廠,或關門。已經關停的2000多萬棉紡錠集中于中小企業的低檔產品,關轉的1000多家鞋廠也多是以低檔產品為主,這些都直接反映出紡織行業產業結構調整速度正在加快。
與此同時,巨大的內需市場正在為轉型中的紡織行業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
上海最新統計數字顯示,2007年上海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3848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4.5%。“這個數字創下了近10年來的新高,并超過了投資的同期增幅。”上海市統計局總經濟師蔡旭初分析說。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證實了國內消費市場的旺盛勢頭。2007年,消費對于GDP的貢獻7年來首次超過投資,躍居“三駕馬車”的首位。根據初步核算,在11.4%的GDP增長中,出口拉動了2.7個百分點,投資拉動了4.3個百分點,其余4.4個百分點則是由消費貢獻的。2008年春節期間,食品、保健品、禮品銷售勢頭趨旺,服裝、化妝品、黃金首飾、家用電器等成為消費者購買的熱門商品,各地超市、商場的銷售業績大幅攀升,來自各地的信息均讓人看到了內需市場的勃勃生機。
有經濟學家分析指出,在2008年的國內紡織消費市場中尋找投資機會將更被看好,也更為安全。如紡織體育用品市場,目前中國體育用品市場僅占全球的2%,消費潛力遠遠沒有釋放出來。專家預計,未來5年國內體育用品市場將保持20%的復合增長,尤其是即將舉辦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中國紡織體育用品市場增長的貢獻將超出預期。
此外還有女性服飾市場,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為女性服飾市場的高增長提供了必要條件,對女裝品牌的消費也進入了快速增長期;2007年中國進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這也將使與嬰兒有關的紡織消費品迎來黃金時代;截至2006年中國城市化率已接近50%,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城市化率的提高、住房和私家車的普及將使消費者對商務服裝、家紡產品和汽車用紡織品的需求明顯增加。
2008年的紡織行業充滿變數,但只要企業看清形勢,提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活力,從內需市場挖掘新產品發展商機,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企業的生產經營,那么對于未來自然是智者不懼。
在傳統產品上的創新加快了企業升級的步伐,如今3542公司利潤中有90%來自新產品。“市場的環境千變萬化,企業重要的是要有明確的發展目標,這樣才能在競爭中保持不敗。”張明的思路反映了國內一批紡織優勢企業的發展路徑,這些企業抓住了“十五”以來紡織行業實現快速發展和技術改造的最好機遇期,不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他們總能憑借正確的發展思路,堅持與市場緊密結合的科學發展觀,依靠新裝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實現質的增長,始終保持著較高的競爭力。
從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2007年前8個月紡織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為3.83%,其中1/3的企業利潤率高于3.83%,這部分企業的平均利潤率達到8.29%,利潤總額占到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的90.85%;而1/3的企業利潤率低于3.83%,這部分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只有0.61%,虧損額占到全行業的99.86%。也就是說,1/3的企業是撐起全行業增長局面的主要力量。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分析指出,在成本不斷提高和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紡織企業的兩極分化正在加劇,紡織業傳統的依靠數量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發生變化,紡織產業升級的拐點已經出現。而春節期間記者在與陜西、廣東等地企業老總的交談中獲得的信息也驗證了這一觀點。
有信息稱,至2007年底,全國棉紡行業已有大約2000多萬棉紡錠停產。而截至2008年1月份,珠三角地區已經有1000多家制鞋企業或遷廠,或關門。已經關停的2000多萬棉紡錠集中于中小企業的低檔產品,關轉的1000多家鞋廠也多是以低檔產品為主,這些都直接反映出紡織行業產業結構調整速度正在加快。
與此同時,巨大的內需市場正在為轉型中的紡織行業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
上海最新統計數字顯示,2007年上海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3848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4.5%。“這個數字創下了近10年來的新高,并超過了投資的同期增幅。”上海市統計局總經濟師蔡旭初分析說。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證實了國內消費市場的旺盛勢頭。2007年,消費對于GDP的貢獻7年來首次超過投資,躍居“三駕馬車”的首位。根據初步核算,在11.4%的GDP增長中,出口拉動了2.7個百分點,投資拉動了4.3個百分點,其余4.4個百分點則是由消費貢獻的。2008年春節期間,食品、保健品、禮品銷售勢頭趨旺,服裝、化妝品、黃金首飾、家用電器等成為消費者購買的熱門商品,各地超市、商場的銷售業績大幅攀升,來自各地的信息均讓人看到了內需市場的勃勃生機。
有經濟學家分析指出,在2008年的國內紡織消費市場中尋找投資機會將更被看好,也更為安全。如紡織體育用品市場,目前中國體育用品市場僅占全球的2%,消費潛力遠遠沒有釋放出來。專家預計,未來5年國內體育用品市場將保持20%的復合增長,尤其是即將舉辦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中國紡織體育用品市場增長的貢獻將超出預期。
此外還有女性服飾市場,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為女性服飾市場的高增長提供了必要條件,對女裝品牌的消費也進入了快速增長期;2007年中國進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這也將使與嬰兒有關的紡織消費品迎來黃金時代;截至2006年中國城市化率已接近50%,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城市化率的提高、住房和私家車的普及將使消費者對商務服裝、家紡產品和汽車用紡織品的需求明顯增加。
2008年的紡織行業充滿變數,但只要企業看清形勢,提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活力,從內需市場挖掘新產品發展商機,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企業的生產經營,那么對于未來自然是智者不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