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直通車
家紡、棉紡、產業用紡織品、毛紡及服裝五行業協會破題2008
2008年紡織工業各個行業的發展趨勢是什么?在不久前召開的中紡圓桌2008年會上,家紡、棉紡、產業用紡織品、毛紡及服裝等五個行業協會負責人,分別對2008年本行業發展趨勢做出了分析和判斷。
家紡行業要實現“綠色競爭”
即將到來的北京奧運會對家紡行業前兩年發展的推動作用明顯,奧運會后的“后奧運時期”,家紡行業該如何提升?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楊東輝認為,“軟實力”是關鍵。
提高軟實力要通過創新、創意,創造新的生活方式,開發新市場,并且產品也要有特色。“家紡企業要發展不一定都做加法,有的要做減法,就像我們的園藝工人要修枝剪葉,不能一味地擴大”,楊東輝比喻,“把最精、最好、附加值最高的先做起來,才能做出特色。”
家紡行業目前還面臨如何突破舊發展模式的問題。楊東輝分析,很多家紡企業已經發展到2-3億元、甚至更大的規模,已經不適合原有家族模式,必須考慮怎樣突破,建立更好的模式。另外,家紡企業之間互相挖人才的現象很普遍,這不利于家紡行業有序發展和競爭。楊東輝在家紡行業率先提出“綠色競爭”。他認為,人才應該自己培養,做到協同競爭,才能夠使家紡行業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軟裝飾文化”是家紡行業瞄準消費者生活方式提出的新亮點,“不光要提供家居內部使用的紡織品,還要營造一種軟文化,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居環境,室內軟裝飾文化是與人的心理、生理相互交融的文化。”楊東輝認為。
棉紡行業重新調整
棉紡行業去年主要的產品,如紗、布、牛仔布、色織布出口都出現了負增長,出口減少,使大量的產品轉為內銷,國內競爭加劇,部分企業生存困難。棉紡織行業協會理事長徐文英預測,2008年棉紡業形勢更為嚴峻,對很多的企業來說,面臨著一個重新調整的新時期。調整突出表現在產能,因為常規產品的產能已經供大于求了,絕大多數企業沒有利潤。
那么,去年棉紡行業的利潤從哪來呢?徐文英介紹,利潤是由大約30%的企業實現,30%的企業實現的利潤率在7%以上,而9%的企業利潤率在10%以上。9%的企業的利潤率之所以在10%以上,是因為他們的產業鏈相對完整。只做紡紗、織布基本上沒有利潤。有的企業還有棉田,做軟整、織布、服裝,這樣的企業利潤比較好。棉紡行業另一個增長熱點是紗紡。
徐文英說:“我們估計,2008年棉紡行業能夠平穩地增長,但是增長的幅度會大幅下降。行業重新調整已經迫不及待了。作為中小企業,如果產品附加值低,今年恐怕很難過去。”
因此,要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提高紡紗的平均紗支。做一些高檔產品,不要競爭低檔市場。第二,因為棉花不夠用,應考慮大量采用多種纖維的混紡,包括多種化纖,實踐證明這樣做利潤率并不低。有一個廠以前100%使用棉花,去年70%采用化纖,效果非常好,利潤實現了增長。第三,進行設備改造,淘汰落后設備,引進新裝備,通過科技手段把用工成本降下來。
產業用紡織品需擴大宣傳
產業用紡織品是一個技術含量要求比較高的行業。發展時間雖然不長,但發展速度很快,利潤比較高,滲透的領域也很廣,成為紡織產業新的增長點。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理事長朱民儒表示,2007年協會根據“十一五”規劃做了很多工作,第一,在節能降耗方面提出了目標,要求產業紡織品提供更好、更高質量、更高性能、多功能的產業紡織品。第二,在提高水、空氣等環境質量上,產業紡織品要發揮更大的作用。
朱儒民也說道:“盡管產業用紡織品發展很快,但是在高性能原料方面我們基本依賴進口。在這方面需要企業投入更多精力和財力。”另外一個問題是人才培養的速度跟不上產業紡織品的高速發展。2008年要加大人才培養,通過培訓提高高管、專業技術人員、營銷和產品設計人員的素質。下一步還要把協會網站建設進一步加強。從各方面加強宣傳,使產業紡織品企業獲得更多關注。
毛紡行業在原料制約下求發展
毛紡行業在中國紡織工業中所占比重較小,但是,在全球的毛紡行業中,中國毛紡行業卻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上35%的羊毛在中國加工,18%的羊毛產品在中國消費。
我國毛紡行業產業鏈比較完整,既有原料初級加工企業,又有中游紗線生產、面料生產企業,同時還有最終產品生產企業。2007年毛紡行業遇到最嚴重的問題是原料漲價。毛紡織行業協會理事長彭燕麗介紹,中國的羊毛原料,大概75%以上依賴進口,因此,羊毛原料的價格對行業影響非常大。我們主要的羊毛供應國近年來遭遇一些自然災害,造成羊毛產量下降,價格持續上漲。2007年南京羊毛市場平均羊毛價格指數大概上漲20%。并且,羊毛供應國的貨幣兌美元近年來一直升值非常快,抵消了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進口的好處。
“2008年同樣的原料問題還是沒有解決,1月份羊毛原料還是高價位運行”,彭燕麗說,因此,今年毛紡行業應更加重視品牌推廣,加大品牌創新的力度。一些大企業,如陽光集團、如意集團已經在醞釀差異化生產,注冊了很多不同的品牌。
服裝行業兩極分化加劇
服裝行業是紡織工業中最大的行業,服裝出口和內銷都占很大優勢。“但是,從服裝出口看,受人民幣升值、退稅,員工工資上漲,各種原料漲價等因素影響,出口企業尤其是中小出口企業,2008年將面臨一場寒流。”服裝協會副會長魏林如此分析。
魏林表示:我估計有一些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會出現或者斷壁,或者暫時休眠,甚至關閉。在這個過程中,還會出現一種趨勢,就是一些優秀且有規模的出口企業,頂住寒流,繼續發展。他們的管理水平、質量水準、綜合接單能力,還有信用程度,在這個過程中都會顯露出優勢。
從國內市場看,突出一點就是品牌。國內服裝品牌和國際品牌比,差距在于特點不鮮明,也就是品牌同質化。魏林表示:“同質化就不叫品牌。在我們的產業集群里,一出就是幾十個品牌、幾百個品牌,這些品牌都差不多,特色怎么能形成?下一步國內企業要真正地去學習、破解、借鑒,走中國自己的品牌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