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直通車
2007年印染行業經濟運行分析及2008年展望-產量平穩增長 內需拉動顯著
2007年,在人民幣持續升值、銀行貸款利率上升、出口退稅率下調、國家對加工貿易實行限制、環保壓力加大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印染行業可謂“負重前行”。2007年依然保持產量平穩增長,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
生產降溫 增幅回落
隨著近幾年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再加上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受到挑戰,印染布產量增幅回落,處在4年來最低位。自2006年底至今,規模以上印染布產量始終呈現增速放緩的態勢。
據統計,在東部沿海5省(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和福建)規模以上印染企業的產量中,江蘇明顯下降,山東增勢強勁。分析江蘇企業產量下降的原因:一是環保壓力加大,政府提高污水排放標準,且限量排放;二是企業開始向外省市轉移生產能力;三是開工率不足等影響了企業產量。
在生產的產品類別上,漂白布所占比例減少,時尚性強的印花面料及染色面料越來越多。
質量、效益穩步提高
利潤增加,盈利能力提高。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表明,隨著企業自我調節能力的增強,自身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利潤增幅之高也包括了一些企業的非主業利潤在內,如房地產收入等。
行業技術進步得到加強,產品附加值逐步提高。2007年印染企業總體銷售收入增幅高于產量增幅,說明產品附加值有所提高,總資產貢獻率的提高反映了行業技術進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內銷市場活躍,內需拉動作用顯著。內銷比重由2006年同期的70.36%升至73.48%,內銷比例提高了3.12個百分點,表明國內銷售比國際市場更加活躍,內需拉動作用顯著。
出口增速下降,走勢低位平緩。“十五”期間,印染六大類出口產品增勢迅猛,平均出口金額年增速達24.39%。2005年以來,受歐美貿易摩擦、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及國家出口政策調整等諸多因素影響,我國印染六大類出口增幅呈現逐漸滑落態勢。進入2007年以來,出口金額增幅始終在低位徘徊,1~5月出現跌破零點以下的紀錄,但總體來說,出口增幅波動不大。
貿易順差增幅趨緩
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1~11月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六大類產品進出口總額達124.30億美元,同比增加6.59%,貿易順差63.1億美元,同比增加16.92%,增幅同比下降2.59個百分點。從國內生產總值組成比例來講,印染行業順差增幅趨緩與國家有關的政策調整相吻合。
出口增幅下降,價格小幅上升。近年來印染六大類出口額大幅增加,而出口平均單價變化平緩,2007年國家出口政策的調整,促使出口單價得以提高。專家分析認為,一是低檔產品出口市場受到沖擊,二是企業議價意識加強,三是出口產品結構逐步優化。單價上漲說明我國印染面料附加值在不斷提高,產品競爭力穩步提升。
印染產品出口區域遍及世界各大洲,尤以亞洲為最多。據海關總署數據查證,我國印染六大類產品出口市場基本穩定在188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最高的是亞洲,達69.33億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非洲,依次是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我國印染布出口到亞洲地區數量和價格雙雙位居前列,出口單價為每米1.05美元,出口到歐洲國家的單價為1.03美元,而出口到美洲和非洲國家的平均單價只有0.77美元。
出口增長方式有所轉變。印染出口貿易中加工貿易增幅高于一般貿易。這是由于國家調整了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直接影響一般貿易出口,出口退稅率與一般貿易出口成本呈負相關效應,有的企業為規避影響,有意擴大加工貿易的出口。隨著2007年8月23日國家對加工貿易政策調整,也給企業增加了流動資金壓力。
進口量減價增。2007年1~11月份印染六大類產品的進口數量為23.45億米,同比減少8.54%,進口金額為30.60億美元,同比減少2.30%,這說明國產高檔面料正逐漸替代進口面料。目前進口平均單價為每米1.31美元,同比增長6.87%。平均進口單價高于出口單價48.86%,又說明我國印染面料有待進一步提高質量。
影響因素
有利因素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世界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歐元區消費需求穩定增長,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國際經濟環境將為進出口持續增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國家政策調整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行業本身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實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產業鏈配套比較完善;中歐雙方就設限產品的貿易協定以及之后出臺的雙邊監控制度為中歐紡織品逐步走向自由貿易打下了良好基礎;隨著國內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升,內需市場的拉動效應將不斷增強,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改善,消費需求有望繼續保持近年來的增長勢頭。
不利因素體現在:
從緊的貨幣政策,從總量上將嚴格控制貨幣供給和信貸投放,且人民幣升值和銀行貸款利率提高因素依然存在,追加投資的借貸困難會明顯增加;成本壓力增加;通脹壓力加大,消費預期將趨弱;市場競爭秩序亟待規范,行業內低附加值產品出現競相壓價、惡性競爭,而國際貿易議價能力差,規范市場行為日益迫切;面料開發和市場細分不足,從產品設計到特色面料開發,再有加工工藝精度等方面,缺少經驗的積累和創新,企業應注重市場需求的細分,把握時尚脈搏,將時尚設計、花型與色彩微妙變化融入到產品當中,以靈活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挑戰和需求;貿易環境日益嚴峻,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
從長遠發展來看,當前面臨的國際國內諸多不利因素對印染行業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刺激了生產和出口經營的正常運轉,另一方面被動地加速產品結構的調整,從而全面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
2008年展望
2008年,節能減排在印染行業生產中的份量會更加突出。因為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關鍵一年。2007年下半年以來,各地方政府就節能減排指標的完成立下了“軍令狀”,并由當地一把手直接負責,實行一票否決制。因此企業要積極推進節能減排,推行清潔生產,加強行業自律,以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優化產品結構的調整,強化高附加值產品,開展科技創新,著力突破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使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快產學研結合,推動行業技術進步。
在國內市場活躍和世界貿易穩定增長的背景下,注重提升自身技術和管理水平,加快產業升級,努力化解來自國內外的壓力。
印染企業要加強對外合作。堅持以質取勝,創新對外投資與合作模式,實施差異化策略,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強雙邊多邊經貿合作。
